法治日报-法人网 全媒体记者 李韵石
“我们家的孩子之前学习一直不错,但在接触到网游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就不如之前了,成绩也一直下降。”9月19日,北京某知名中学门前正在接自家孩子放学的孙先生告诉《法人》记者,他非常支持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学民认为,“网络游戏就像鸦片一样容易让未成年上瘾,甚至可能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网游已成家长的“头号敌人”
孙先生的儿子孙龙飞(化名),今年14岁,就读于北京一所知名中学。学习成绩优秀的他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儿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身边的好榜样。然而,今年年初寒假,他接触到了网络游戏《英雄联盟》后,每天都要玩近两个小时游戏,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暑假过后,孙龙飞开始了初三的紧张学习,但成绩忽上忽下的情况让孙先生夫妇十分担心,“我们也不敢说太重的话,担心说重了造成他心理逆反。”孙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他们夫妇每天都盼着他玩的游戏经营不下去,这样他们的乖儿子就会“回来”了。
孙先生说,今年暑假期间,他们老早就盼着开学,因为孙龙飞在假期中更是离不开游戏,一玩就是一天,他和妻子每天上班后根本没有人能管他。“现在好了,国家出台了控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我们省了很多心。”
采访当天,记者还遇到很多与孙先生家情况相似的家庭,沉迷于游戏世界的孩子确实不少,而且有些孩子还给自己玩游戏找到了正当理由。
刘女士介绍:“我家孩子总跟我说,现在亚运会都有游戏项目,中国还有专门的国家队,他以后也要走专业道路。可是专业玩游戏真有这么简单吗?”
近些年随着电子竞技比赛的普及与推广,其曝光率也在大幅提升,吸引力更是远超以往。从电子竞技职业化产业化分析到中国选手屡获世界比赛佳绩的报道,再到电子竞技进军亚运会的探讨,都在某种程度上诱惑着未成年人关注网络游戏。
前职业电竞选手杨贝贝告诉记者:“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的难度相当高,这和玩游戏完全是两个概念。作为职业电竞选手,游戏中的每个角色你都要练习几千遍,甚至有的角色要达到上万遍,很枯燥压力也很大。”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 62.5%,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4%。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两小时的达到13.2%,高于2019年的 12.5%。
除了长时间玩游戏占用学习时间外,为网络游戏充值也是家长们反对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
“我儿子玩游戏曾经一天花了近1000元,我都不知道他怎么花的。”姜先生的儿子叫姜华(化名)今年上初二,由于家和学校之间有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为了安全,姜先生给姜华买了一部手机,并在手机支付软件里留有余额供孩子花销。
姜华手机里的支付软件账号和妈妈共用一个,“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今年1月2日早晨,我爱人发现手机上有一条凌晨1点多收到的消费短信,680元。”心存疑虑姜先生夫妇赶忙给银行打电话询问,通过调取流水账单,知道姜华为玩游戏充值680元。经过仔细查看账单,原来这不是姜华第一次为玩游戏充值,算下来已经有了近8000元。姜先生告诉记者,起初姜华对于充值的事情还有意隐瞒,直到我们拿出了银行的流水账单,他才不得不承认,“之前姜华并不会撒谎。”
通过和姜华的交谈,姜先生了解到,在充值玩游戏之后,姜华对游戏的兴趣更大了,而且经常为了玩游戏而熬夜。
有调查显示,多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有充值行为。艾媒咨询曾在一次由3096名未成年玩家参与的问卷调查活动中,有82.4%的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上有过充值行为,其中有41.2%的未成年人只是在有充值活动的时候充值,想充就充的未成年人占17.6%,很少充值的占29.4%。
另外,上述《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触网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0.4%)。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数字时代发展,孩子们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
网瘾少年多有暴力倾向
前述《报告》显示,2020年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主观依赖程度较2019年略有提升。未成年网民中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有空闲就要上网)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19.6%,较2019年(17.3%)提升2.3个百分点。
对此,张学民向记者解释道:“网瘾同酒瘾、烟瘾一样,都会令人产生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网络成瘾与物质成瘾的机制是类似的。而且网瘾是虚拟的,除了生理和心理以外,还容易使儿童青少年过度沉迷于某些虚拟角色,形成社会性依赖。所以,对于长期严重成瘾的情况,想要戒掉比烟瘾和酒瘾更困难。”
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处于成长期,对一些诱惑缺乏抗拒力和自制力,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给其自身带来负面影响。“在我接触的未成年网瘾患者里,绝大多数人身体比较瘦小,甚至可以说是营养不良。另外,这些未成年人的视力普遍存在问题。”按照国际医学的建议标准,8岁以上青少年每天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不应超过1个小时,但网瘾少年每日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普遍在三四个小时以上,对视力危害极大。
而且,网瘾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能力。张学民介绍,相关科研资料表明,长期沉迷于电子游戏会影响儿童的脑功能发育和导致青少年大脑额叶缺血,影响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的正常发展。
此外,网瘾带来的危害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孩子心理发育方面。“由于网瘾少年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失去了亲近自然和社会的机会,会导致他们将现实幻想为网络虚拟世界,从而引发一些可怕的行为。”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袁纪介绍,网瘾引发的案件不应被人们忘记。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许,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发生一起纵火案,致使25人死亡、12人不同程度受伤。根据警方调查,4名未成年人与网吧服务员发生冲突后纵火。案发后,经法院审理,3名被告人被判刑,1人因不满14岁被免于刑事责任。
“近些年,受网瘾影响,类似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张学民表示,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网瘾少年都有暴力倾向,甚至一部分人对亲人采取过暴力手段。
杜绝网瘾,需各方积极合作
对于上述《通知》,袁纪表示,“未成年人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不能承担沉迷游戏导致的后果。鉴于18岁之前绝大部分人仍在接受教育,因此以18岁为界有其合理性。”袁纪认为,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某种方式缓解压力,对于学习压力大、业余活动少的学生来说,网络游戏很容易成为他们兴趣的焦点而无法自拔。“要想培养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需要游戏平台、家长、学校等多方共同合作。”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袁纪建议,网络游戏商家应该增加面部识别功能,尤其是涉及暴力画面的游戏应该采取实名制与脸部识别的双重防护措施。“一些孩子经常可以使用家长的手机玩网络游戏,会造成部分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游戏在孩子之间传播。”
此外,袁纪还建议,家长也不能太教条,不让孩子玩任何游戏。“家长也要分析具体情况,为什么有的孩子玩网游成瘾,有的孩子就没有?成瘾更深层的原因是家庭教育,因此要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增强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根据《报告》显示,超过三成家长担心孩子的上网时间过长;直接禁止孩子上网的家长比例为 10.1%;1.2%的家长表示无力对孩子过度上网进行干预,部分原因在于家长不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或缺乏对孩子上网进行监管的条件。
袁纪认为,很难做到杜绝孩子玩游戏,关键是如何把控。“网络游戏也有好的一面。学习之余,玩二三十分钟游戏,既能陶冶情趣,还可以提高反应能力以及与社会的衔接度。”
从学校角度看,袁纪建议,学校应该加大宣传过度使用电脑、电子产品和沉迷游戏的危害性。“上述《通知》的执行,将积极引导家庭、学校各方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责编 白馗)
(九游会网址的版权属法治日报社《法人》杂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