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 -九游会网址

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
2024-08-03 12:56:31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岳雷 银昕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岳雷 银昕 

2023年下半年至今,互联网医疗行业一直风波不断。

壹药网发起私有化要约,准备退市,此时股价距离上市发行价已经跌去八成之多;一直选择不上市的“好大夫在线”内部公开信称,公司将裁员“瘦身”,面临股东撤资、要求赎回的巨大压力,决定裁撤线下“重”业务及其团队,改为互联网拓展方式;“平安好医生”也宣布完成以裁员为代价的架构调整,这一轮调整后,其员工数量较2020年已减少超过一半。

与之相比,凭借着电商领域的优势,在医药电商领域继续深耕的平台企业,则在既有消费习惯和用户资源加持下,一直波澜不惊。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财年,阿里健康营业收入267.63亿元,其中,医药电商平台业务营收22.38亿元;2023年1月至6月,京东健康营业收入271.1亿元,其中线上平台、数字化营销等营收39亿元;2023年1月至6月,健康服务、医疗服务模式的平安健康营收为 22.22亿元。可见,医药电商仍然是目前变现能力最强的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

“一开始互联网医疗模式都差不多,发展到今天,分工化程度很高,有专注于做医药电商的,有专注于与地方政府和公立医院合作的,还有开设线下实体医院的以及与背后的保险服务紧密联系的。”近日,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工作了十几年的钱江(化名)对《法人》记者表示,这么多年,除了医药电商模式真的赚到了钱,其他模式都还在艰辛探索之中。

“只能复诊不能首诊”

起初,中国互联网医疗的起步,几乎都是从网上挂号开始,无论是好大夫在线,还是微医(前身是“挂号网”),网上挂号是一项可以引流的便民服务,但实际经济收益微乎其微。“最初也是为了导流,挂号收费和医院相同,而且我们还得交给医院一笔钱。”近日,钱江告诉记者,很多平台起步都是“赔本赚吆喝”,“互联网医疗想要实现的最大理想——网上诊疗,在最初的监管环境下不被允许。”

记者了解到,对互联网医疗机构的线上诊疗行为,我国经历了完全不允许线上诊疗,到只允许线上复诊开方但不能首诊的过程。

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印发《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标志着“只能复诊不能首诊,患者有义务出示首诊时的病历、诊断证明,且互联网医疗机构应明确线上诊疗的终止条件”这套线上诊疗规则最终达成。在“只能复诊不能首诊”的要求下,互联网医疗机构在判定患者为首诊时,应立即终止诊疗活动;在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也应终止。

钱江认为,“只能复诊不能首诊”的做法,最得意的应该是医药电商模式。“据我了解,目前在实际操作上,对于患者是否有出示首诊时的诊断证明、出院小结以及处方,并不很严格,而是选择相信患者的表述。”他透露,只要不是涉及“麻精毒”(麻醉、精神类药品和毒品)的,一般都会顺利地在医药电商开出处方来。

按照钱江的说法,记者在一家外卖平台的医药电商频道,通过自述症状获得了线上医生的开方,顺利买到一盒外用药。

非电商模式艰难探索

互联网医院“不可首诊可复诊”,且在患者提供首诊资料这一条执行得并不十分严格的情况下,获益最大的是医药电商模式下的各家企业。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各互联网医疗机构的横向比较中,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的收益最稳定,业务模式也最清晰;而好大夫在线、丁香园及平安好医生,各自还在非电商模式中探索。

坚持不做医药电商的好大夫在线,此前也曾传出裁员风波,实际是将线下业务团队裁撤,转到互联网营销和推广模式。好大夫在线的“理想”,遇到了现实的极大考验。

好大夫创始人兼ceo王航曾公开表示过“三不做”原则:不赚取药品利润、不自建线下医院、不做医疗广告业务,单纯依靠医疗服务付费。其中不赚取药品利润这一条,便和医药电商模式划清了界限。

“目前最为成功的也最清晰的,还就是医药电商模式,因为中国电商模式十分成熟,用户习惯、用户画像等电商打法,可以毫无阻碍地平移到药品品类中来。”钱江对记者说。

坚持“三不做”原则的好大夫在线以及在其他模式中探索的平台,相当于避开了最为赚钱的模式,而是以电话问诊、远程专家门诊以及挂号服务等紧贴诊疗服务的业务为主。目前,丁香园以“大v引流”、健康常识普及为主要业务,同时也曾经试水过线下实体医院。微医则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医疗、医药、医保”三个环节,建设“云药房”,并参与了天津等7个省份的数字健共体建设。记者了解到,微医在天津的单体医院收入已是三甲医院的量级,2023年,微医在天津收入已过10亿元。

记者了解到,微医参与建设健共体之后,“云药房”帮助天津266家基层医疗机构把基层用药品种从400种扩大到2600余种,提高了基层的慢病管理和诊疗能力。平安好医生则主要连接医生和患者,并在消费性医疗(体检、医美和口腔)的整个过程中,重点依靠背后的商业保险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

尝试打通线上线下

互联网医疗机构自建实体医院,自我打通线上和线下,在业界中有过多次尝试。

201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的丁香园就开设了两家诊所。彼时,在业界都偏爱轻资产运营的时代,为何开设线下门诊这类重资产模式的业务?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活动中,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曾告诉记者:“丁香诊所针对的不是急重症患者,而是定位为有别于社区医院,但也主要针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李天天说,丁香诊所主要设置的科室是妇科、儿科、综合内科和综合外科,比较接近于全科医院的设置。

2022年,因新冠疫情等诸多原因,丁香诊所部分门店结束了运营。在钱江看来,这次试错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医保不能用,这导致价格偏贵,必须有商业保险做背后支撑,才能降低价格;其次,对医生的吸引力有限,大多数医生还是愿意留在公立医院,有利于积累病例和职级晋升,私立医院要想留住他们,需要花更大成本。”目前,线下诊所中,口腔科和眼科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但这些门诊无一例外都是专科而非全科,并且都是耗材利润大、对诊疗技术要求偏高的科室。

线下医院的试水并没有按下暂停键。更早开启线下业务的微医现已有26家互联网医院,位于北京、广州和杭州等地,其中16家已经打通了医保。

“对宝妈来讲比较方便,省去了带着孩子排队等待的时间。”曾在北京西单微医全科中心就诊过的年轻母亲对记者表示,只要在预约的时段到达,全程都会有人陪护,体验感“还可以”。

编审|王 婧

责编|惠宁宁

校对|张波 张雪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