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恶意欠薪者任何卸责的机会 -九游会网址

不给恶意欠薪者任何卸责的机会
2023-09-13 12:32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郭振纲

据9月11日《工人日报》报道,上海市虹口区某餐饮公司在未结清30多名职工工资的情况下,注销了公司。面对执法对象主体缺失这种过往执法实践中未曾遇到的情况,虹口区人社局深挖背后症结,破解执法困局,在公安、检察院等多方协作下,不仅帮助劳动者追回工资,还与多部门形成新预警联动机制,助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经多年努力,各地在治理欠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从欠薪数额到欠薪主体数量都在不断减少。但成效并不稳固,个别地方、企业恶意欠薪的行为时有反复。比如,有的企业玩“躲猫猫”,制造“僵尸企业”,不履行清欠责任;有的企业钻制度漏洞,利用“信息盲区”打时间差,人为造成清欠无门的局面。上述种种给劳动者维权增加了难度,给有关部门清欠制造了障碍。

一些企业挖空心思恶意欠薪,其秉持的逻辑是,被欠薪的多是农民工,如果欠薪数额少,讨薪难度大,农民工会抱有忍让想法而放弃维权。如果农民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相关部门发现证据不全、主体不清晰、执法程序不通畅等问题后,可能会选择“推躲绕”,将行政处理程序推向诉讼程序,这就会增大劳动者维权成本。如果劳动者选择诉讼,一旦面对举证难、诉讼成本高等,大概率可能不起诉,最终让欠薪无限期拖延、不了了之。上述情形的存在,客观上导致一些被欠薪者因为正常渠道得不到救济,进而选择群体闹事等非理性维权方式,使欠薪纠纷外溢为社会纠纷。

面对欠薪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一些地方在治理欠薪方面不断优化应对措施。比如,探索形成“线上 线下”的防范欠薪新机制,江苏苏州人社部门和住建部门合作,建立工资发放台账,形成“有钱发、谁来发、发给谁、发多少、谁兜底”的制度闭环,引入驻场欠薪监督员制度,现场公布举报“二维码”,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欠薪、第一时间处置欠薪,有效预防了欠薪事件的发生;建立“法院 工会”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北京顺义区总工会与区法院联合成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小组,出台相关工作意见及操作规范,与区检察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区域内支持起诉的有效路径,帮助上万名劳动者讨回欠薪;创新行政处理联动机制,上海虹口人社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检察院联动执法,破解企业恶意注销导致职工讨薪无门的困局,责令股东代偿为职工挽回被拖欠的工资,创新推出《限制注销预警函》制度,预防再次发生类似问题,等等。上述种种创新举措,丰富了治理恶意欠薪的制度手段,拓展出治理欠薪的新路径。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的基本劳动经济权益,欠薪会导致劳动者家庭生活困难,容易引发群体性劳动纠纷,波及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当前,有些无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一旦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动辄甩锅卸责、金蝉脱壳,拖欠员工薪酬,不仅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而且给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造成不小的障碍,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

恶意欠薪“魔高一尺”,清欠措施必须“道高一丈”。要总结各地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的有效经验,将其转化、上升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筑牢预防欠薪的制度堤坝,不断优化治理欠薪的政策工具箱,为根治欠薪奠定法律基础;要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加强欠薪风险监测,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新型欠薪行为,创新措施、优化机制,运用新技术、开辟新通道,千方百计为劳动者追讨欠薪;要通过法治体检、普法宣传等措施,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强化对欠薪的处罚力度,不断完善治理欠薪的制度闭环,不给恶意欠薪者留有任何腾挪、打擦边球的空间。

治理恶意欠薪,不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老经验要巩固,新措施也要不断探索。只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相信我们的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