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家 -九游会网址

回 家
2023-01-31 13:59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姚瑶

《法人》全媒体记者 姚瑶

编者按

三年新冠疫情,阻断了回家的路途,却隔断不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2022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全国各地陆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让人们看到了回家的希望。三年来,漂泊在外的人们终于可以回家吃上团圆饭了,这是无论打多少个电话、连多少次视频都无可比拟的。

同时,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各行各业积极复工复产,也让人们走上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回家之路”—— 恢复疫情前正常生活状态。当然,这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理解、配合,需要全社会同心、同向、同行。

1 月 9 日,高铁浙江宁波站客流量大增  cfp

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人们彻底恢复了出行自由。临近春节,《法人》记者采访了三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在疫情期间的经历以及对回家过年的盼望。今年的春节又将重现烟火气,一场场温馨的团聚即将上演。

“听到解封那天我哭了”

“我三年没回家了,两个孩子都不在我身边,这几年实在太难了,但终于熬过来了。”回想起疫情暴发后的日子,邓红感慨颇多。邓红今年52岁,江西南昌人,很多年以前,她离开家乡,和爱人到北京打拼。

6年前,邓红和丈夫在北京开了一家社区超市,生意越来越红火。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疫情暴发后,老两口的痛苦也随之而来。“我大女儿26岁,在南昌老家工作,已经三年没有见过了,平时只能视频聊天。小女儿今年中考,在我丈夫的老家河北省定兴县上学,疫情不严重的时候,我们还能见见面,一旦疫情严重,我们也会很久见不到。”

2020年疫情暴发,邓红的小女儿刚好上初中,由于超市人手不足,只能安排孩子住校。平日里,孩子遇到问题,全靠老师和她自己处理,这也成为邓红觉得对不起孩子的事。“我们平时每两周轮流去定兴一次,把她从学校接回家里,跟她见见面,给她做些爱吃的菜,然后把她送回学校,我们再回北京。没办法,超市经常忙不过来,需要我们两个人一起干。”1月3日,邓红告诉《法人》记者,女儿的班级里有近100名学生,住校学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允许使用手机,平时家长只能与老师联系。

“疫情期间,每次去河北都要查核酸,有时老师夜里9点多通知放假,我们当晚赶去做核酸检测,但第二天才能出结果,让我们浪费了与女儿团聚的时间。”邓红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比较严的时候,她的丈夫好几次无法返京,超市全靠她一个人经营,十分辛苦。

过去三年间,邓红的社区超市受过多次较大影响,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年11月,社区突然被封控,大量居民涌入她的社区超市抢购食品,货架被一扫而空。超市的货物平时有专人运输,但是卸货全靠自己。社区封闭后,她只得找来社区物业人员帮忙,每天从4米高的社区小门上方接货。“我那段时间根本顾不上其他事情,一直在低头结账,最后连摆货都没时间了,真的累到吐。正巧那段时间孩子的爸爸在河北回不来,我只能一个人硬撑。” 回想起这段往事,邓红表示实在辛苦。

2022年12月18日,交通运输部通知不再进行“落地检”,得知这一消息的邓红泪如雨下。就在女儿即将中考的这一年,邓红终于可以回家,陪孩子在老家度过一个久违的团圆节。

“回家就有动力和希望”

“我在内蒙古工作了7年,没有一天不想家。”陈鑫今年38岁,过去7年,他一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工作和生活,与家人相距700多公里。“我有一个女儿,6岁了,平时主要靠我父母带。有时我觉得很愧疚,孩子这么大了,也没有时间多陪陪她。”

陈鑫的家人都在河北省昌黎县生活,由于妻子工作繁忙,女儿只能交由已过古稀之年的父母照顾。“疫情暴发后,孩子开始上网课。但我父母年纪大,不会摆弄手机,跟老师沟通也比较麻烦。”1月4日,陈鑫告诉记者。

陈鑫在一家知名风电企业工作,平时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比较少,每天面对的只有三五个老面孔和不同的风机。他的工作没有双休日,按照公司规定,每连续工作三个月,可以休息20天,他才有机会回乡探亲,即使春节期间也要与同事轮流值班。

疫情暴发后,由于不同城市的防控措施,陈鑫回家的机会变得更少。“前两年春节我都没有回家,我也考虑了很多事情,由于我的工作有一定风险,家人非常希望我回老家工作。”

2022年3月,陈鑫被调到北京分公司工作,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不仅有了双休日,还与家人拉近了距离。但即便如此,受疫情影响,他还是很难和家人见上一面。“我目前在备考‘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考下来了,我可能会回河北找工作机会,多陪陪家人。”

陈鑫告诉记者,他现在有目标,有动力,有希望。“疫情防控放开了,我不仅要回家过春节,还要回家过日子。”

“和家人一起看电视最幸福”

“我爸老了。你看,他眼角都耷拉了。”1月4日,吕梦晨看着父亲发来的照片,小声地念叨着,泪水啪嗒啪嗒地落在手机上。她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刚过完31岁生日的她,在疫情暴发前的每一个春节,都会在黑龙江陪家人一起度过。

“我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做运营,这是我在北京工作的第5年。虽然我平时很独立,但春节来临时还是很想家。往年无论抢票多难,我都一定会想办法回家,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令吕梦晨没想到的是,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奔赴家乡过年的计划。

1 月 7 日,北京首趟“回家”列车发出   cfp

“我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北京到佳木斯的火车和飞机处于停运状态。”吕梦晨的老家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距离北京1600多公里。疫情暴发前,北京到佳木斯市直达的火车在临近春节时只有3列,其中两列需要行驶24小时以上,另一列高铁行驶8个多小时。每次春运开始前,都是她使出浑身解数抢票的日子。

2021年和2022年春节,“漂”在北京的所有人都在等待能否回家过年的消息。最终等来了 “就地过年”的倡导,她考虑后,选择留在北京过年。“父母特别疼我,在他们眼里,我始终是个孩子。前两年春节,为了让他们放心,我特意找来朋友在北京的合租房里一起做年夜饭,六菜一汤,有酒有肉,还包了饺子,放了硬币。虽然没能跟父母一起过年,但也充满了仪式感。”在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以后,吕梦晨今年终于可以放心回家过春节了,同时,回家的车票再度变得抢手。

“我和父母都已经‘阳过’了,但是从外地回家,仍然担心会带去病毒,他们身体比较弱,所以我这次特意买了好多n95口罩和抗原检测试剂,准备带些回去以备不时之需。”吕梦晨告诉记者,春节意味着团聚,对他们全家人意义重大。

据她回忆,往年在家乡过节时,家家窗前都会贴福字,点红灯笼,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从白天响到黑夜。过年期间,人们会到亲戚家拜年,路过的每栋楼都能听到里面传来欢声笑语。到了夜晚,松花江畔举办烟花秀,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打雪仗、看冰灯,而在成年人的聚会中,打麻将、泡澡、吃烧烤、唱ktv,这些娱乐项目一个都不会少。“我在北京生活时,朋友很少,没有时间和精力娱乐,所以每年过年都想回家热闹一番。”

回家过年的种种经历,令吕梦晨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个大年三十的早上,她跟父亲一起贴春联。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最能让她与父亲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我们以前是分工合作的,后来他生病了,手脚不太方便,就负责指挥,由我来执行。贴完春联,我们会一起看看别人家春联贴得怎么样,有的贴得歪歪扭扭,有的把门把手都封上了。”说着说着,吕梦晨笑了起来,笑着笑着,一行泪水从眼角滑过。

“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跟父母一同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无忧无虑,一边吃着烤花生,一边放声大笑。听起来很普通吧?但这对于我来说,却是最幸福的事情。以后的每个春节,我仍然要回家,跟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值得珍惜的。”

(责编 白馗)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