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聚力 老旧社区焕新 -九游会网址

“红色引擎”聚力 老旧社区焕新
2024-06-21 10:3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魏杰

港云里社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走进社区,打眼望去,楼栋密、住户多、车辆多,却整洁有序。“住在这里很幸福,遇上什么事都有人给解决,有些想搬走的都不搬了。”社区居民韩振凤笑着说。

近年来,面对矛盾频发的老旧社区治理难题,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道港云里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的大事小情,积极探索构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红色议事厅

有事好商量

停车乱、停车难曾是港云里社区的顽疾。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并未设计停车位,小区公共空间也十分有限。近年来,停车问题凸显,居民之间因争抢车位纠纷频发、甚至大打出手,严重影响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2021年,港云里社区“两委”换届,新一任社区党委班子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面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社区党委必须勇于站出来。”社区党委书记孙茜说。

经过细致摸排,情况浮出水面:居民停车需求达1023辆,小区内原有158个车位,远不能满足需求。“事情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党组织要发挥好引领作用,认真聆听居民的意见,给居民发声提供平台,让居民成为议事、决策的主角。”孙茜说。

2021年5月,港云里社区党委大胆探索“红色议事厅”议事机制,即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党员为骨干,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警务室、居民代表等广泛参与,倾听民意民声,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

社区党委陆续组织有车族、无车族、一楼居民、常住户、租户等不同群体的议事协商专场,大家充分交换意见、换位思考,先后组织500余名居民召开了21场协商议事会,最终收集83%的常住居民意见,在停车问题上达成“居民为主、分类管理、限量进入、错时停放”的共识。

接下来,就要“挖掘”车位、供需匹配。社区党委带着社工和志愿者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确定常住有车家庭能停一辆车的统一标准,车位需求降至500余辆,一方面移栽树木、便道改坡、宣传栏改移、协调一楼居民窗前空间等,将小区内停车位增加到300余个,基本实现动态平衡。经过89天加班加点的连轴转,社区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拍手称赞。

借助“红色议事厅”,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提升。“两三人的小事我们议过,三五十人的事也议过。”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春晖说,遛狗牵绳、设置公共晾衣架等许多与居民息息相关的事项,都是在“红色议事厅”达成共识。社区共计开展议事协商260次,解决问题73件,通过12345、民意直通车等平台的诉求反映量降低53%。

“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就是要在解决问题中彰显。”孙茜感慨,“要让党员群众跟着党组织走,而不只是站在旁边看,‘红色议事厅’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用举措,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千难万难,依靠党组织就不难。”

“三聚焦”化纠纷

绣花功夫解民忧

停车难的解决,烧旺了凝聚人心的一把火。港云里社区党委乘势在精细化服务上持续发力。

在“红色议事厅”机制基础上,社区党委逐渐形成“聚焦门内,破解家庭纠纷发现难;聚焦楼内,破解邻里纠纷沟通难;聚焦院内,破解公共纠纷共识难”的“三聚焦”工作机制,及时精准化解社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

最难发现的还是“门内”的家庭琐事。为此,港云里社区党委建强社区、网格、楼栋三级党组织体系,在10个基础网格下又细分67个微网格,社区“两委”班子、网格员和微网格员,通过聊闲篇、话家常,掌握“门内”情况,分级预警、畅通信息流转,及时为群众排忧化难。

一位微网格员就是通过关门声,及时发现并化解了一位居民的心结。

社区居民杨阿姨的爱人瘫痪在床,她已悉心照料多年。有段时间,楼栋内的微网格员发现了异常:杨阿姨性格文静、不爱说话,向来关门声都很轻,最近却几次听到她重重地关门,像是有心事。获悉情况后,网格员隔三差五就过去看看,终于,杨阿姨打开心扉,眼泪也啪嗒啪嗒掉了下来。

原来,由于无法分身去照顾儿媳和刚出生的孙子,杨阿姨担心落下埋怨,终日自责,又无人诉说,情绪十分低落。后来,社区联系杨阿姨子女前来看望,并告知子女实情。儿媳和杨阿姨抱头痛哭:“您每天都照顾我爸,哪还能让您照顾孩子,我们常来看您!”杨阿姨一解心结,恢复如初。通过细致入微并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3年来,港云里社区婚姻家庭类诉讼案件减少26%。

为聚力解决门内、楼内、院内纠纷,社区党委还打出一套“组合拳”:做强社区法律工作室,组织公检法、律师、公证“三官一律一员”下沉社区,用法治方式为群众解决纠纷“把脉问诊”;打造“张大姐”品牌调解室、建立“五老”人员社区调解队,用“民纷民解”方式拉近邻里距离;引导暖家志愿服务队、爱港云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积极发挥作用。

解决患有精神疾病居民的监护难题、调解上下楼居民因漏水产生的纠纷、化解绿植遮挡采光造成的矛盾……近年来,港云里社区基本实现家庭纠纷“不出门”、邻里纠纷“不出楼”、公共纠纷“不出院”,矛盾纠纷警情下降32%,并入选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吹哨报到”聚合力

事事有回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还存在一些“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为此,港云里社区完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曾几何时,小区里面的“飞线”好像一张张蜘蛛网,杂乱无章,也存在安全隐患,居民对此反映很多。然而,“飞线”问题不像“卫生死角”,并非收拾干净就能了事,而是需要重新整理、布线,且线缆权属不同,仅凭社区自身力量无法解决。

社区的“哨声”吹至街道,街道经过分析研判,又将“哨声”吹至区委网信办、区城管委等相关部门,由区委网信办牵头,共同施治。社区党委带领一班人提前准备,为施工方提供了精准的施工点位,协助整改工程1个月顺利完工,还给小区一片敞亮的天空。

声声“哨响”,凝聚合力,畅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吹”来央企,一下子拔除7根废旧电线杆;“哨声”吹至区直部门,平整小区道路、在楼道间安装折叠座椅……如今,港云里社区基本形成“小事网格员办、难事街道办、复杂问题各部门共同办”的治理格局,至今已吹哨55次,解决底商油污直排、树木挡光等问题123件,形成为民办事完整、贯通、高效的工作闭环。

此外,港云里社区党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成立社区“大党委”,同时党建带群建,带动辖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委还利用“青锋骑手·越青春”志愿服务项目等平台载体,积极鼓励和支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参与社区治理,新增老中青志愿者151人,引导社会力量结对社区网格、提供专业服务。

“社区党委的担当,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们就像我们的娘家人一样。现在不管什么事,我们也愿意参与。”社区退休党员文慧敏说,虽然家有病人要照顾,但只要社区需要,她会主动站出来。港云里社区事务由过去无人问津,变为如今群策群力,在社区党委“红色引擎”聚力下,这个建成近40载的老小区,正在焕发共建共治共享的崭新生机。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