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法制日报|《法制日报》有真情 -九游会网址

我与法制日报|《法制日报》有真情
2020-07-29 13:36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何俊

图为何俊近照

时光易失,真爱难忘。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当我再次收到编辑部的退稿时,不禁心烦意乱地抱怨自己写作功底是“麻布袋上锈花——底子太差”,生活的那块地方枯燥无味,没有激动人心的故事,怀疑自己不是一块当“作家”的料,发誓再也不写稿了。恰好就在那晚,村小学校长李昌庆来到我的寝室,给我送来了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一大叠新出版的《法制日报》。当夜簌俱静时,我坐在那盏用墨水瓶改做的小油灯前,思绪也随着那谷黄色的灯光不断波动。我一遍遍地用心读着那些报纸,《法制日报》上的新闻及其他同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心相连的文章。上面的内容是那么丰富多彩,特别是那些反映政法干警们为了人民出生入死的文章叫我百读不厌,这诱发了我的激情,产生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百折不挠的动力,从而一天天改变我多舛的命运。

图为何俊(中)在深入社区进行调研活动

此后,我初生牛犊不畏虎,跃跃欲试地向《法制日报》投稿了。编辑部每稿必复。我尊称编辑们为“老师”,编辑们称我为“同志”。来来往往,我们也算是老交情了。我虽然投稿不下一二十篇,但是一篇也没有发表。于是,我按捺不住了,便诚恳地写了封信向编辑记者们讨教。

不出几日,我又收到了一封盖有处理稿子的专章但未署个人名字的回信。信中说:一是要有新题材;二是要有闪光点;三是要有真爱;四是要有凝练的文字。

图为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留影

经过这么一点拨,我茅塞顿开:作文先做人。从此,我更加迷恋上这从粉笔灰中淘金子的工作。我知道,只有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我的人生才会充实,我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

我以最大的热情塑造教师作为普通人完美的形象,把自己的人格精神、爱心操守与敬业意识映在学生渴求的瞳孔中,引导他们寻找人生最理想的归宿。在教学上,我以父辈辛勤耕耘土地的踏实精神进行备、教、改。当我所教的学科成绩优异、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时,我认定自己是块“教书的料”。这样,我也有过被评为全县最年轻的优秀教师的荣耀。

有真爱就有真情,字里行间就会充满真挚的情感。我把我的“人生点滴”作“爱的倾诉”。感谢《法制日报》的编辑们为我这株幼苗捉虫除草,施肥浇水……《法制日报》中那些深深触动我艺术思维的素材,一旦被思想的火花所照亮,在心灵孕育之下,就成了我在追寻中收获的第一颗种子,同时也展开了我“飞翔的翅膀”。我写的《忠诚的方程》《澧水号子》《乡村老教师》《永恒的微笑》《法官,我总是想起您》《今天,我们在执行的路上》《潘爹有本“普法经”》及《邹碧华“搏”的精神诠释》等习作先后发表在《法制日报》上。

令我更为惊喜的是,我成长的足迹引起了《法制日报》编辑们的更大关注。他们不时给我写一封封充满热情和期待的信,那字里行间纯真而朴实的话语,令我感动。我不会忘记,有几篇稿子不宜在《法制日报》上发表,经编辑老师修改后转寄其他报刊,直到文章发表出来,我收到了样报或样刊,才知道又是这些“热心老师”悄悄帮了我的忙。

有几年的时间,我因工作及其他原由而无暇静下心来写作,故此在报刊上很少“露脸”。报社的一位编辑老师写信来批评我:“你为什么这些年没来稿了?”羞愧之余,我不知道怎样回答。

从此,我暗自发誓,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于是,在无数次挫折与磨难中,我都用笔抒写着我的喜怒哀乐,理想与追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艰难笔耕,我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作家报》及《散文选刊》《湖南文学》《中外文艺》等报刊发表作品2000多篇,其中200余篇作品在《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湖南日报》和《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星星》等报刊全国征文中获奖。

当我的成才之路被报刊登载后收到众多读者来信的时候,当我加入湖南作家协会的时候,当我的作品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时候……

我的心在百感交集中发出感慨:感谢《法制日报》!是她,没有改变我做人与作文的骨气;是她,没有使我写一些虚情假意自我陶醉之类的东西;是她,没有使我丢失掉一双“发现的眼睛”;是她,没有使我模糊对记者编辑们敬慕的目光……这是我多年来体验读《法制日报》这张报纸的最真实的感受。

至今,我还珍藏着《法制日报》社盖有公章但未署个人名字的编辑们给我的近100封来信,我把这些信装成了厚厚的一本,时时翻阅,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从未谋面的编辑老师们既教我怎样作文,更教我踏实做人。是的,自从和《法制日报》结下情缘后.我便一遍遍读懂了什么叫良知、什么叫责任、什么叫真爱永远……

(作者曾任湖南省安乡县司法局副局长,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工会主席)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