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法制日报|从军旅益友到法治良师 -九游会网址

我与法制日报|从军旅益友到法治良师
2020-07-29 14:57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董刚

对于一个从农家子弟成长起来的政法干部而言,30年栉风沐雨寒暑易节,《法制日报》就像一位看不见的师长指引着我不断成长,尤其那语言活泼犀利的评论栏目“法制论坛”,不仅经常成为我剪报本的“座上宾”,对我把握工作方向也常有启发,帮助我在命运的转折点更好地校正方向、迎接挑战。

上世纪80年代是个激荡的年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不安分的躁动。高中毕业后,我毅然选择参军入伍。那时部队驻地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漫漫黄河滩荒芜而寥廓,担任连队文书兼军械员的我,对《法制日报》视若珍宝。当兵第3年,通过全军统一招生考试,我考取了南京的一所军校,毕业后不久,就走上某独立驻防连队政治指导员的岗位。担任连队主官后我才体会到,何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指导员不仅要做政治工作、抓党的建设,还要抓军事训练,要保障好官兵的吃喝拉撒睡,“伙食搞得好,顶上半个指导员呢!”

那个年代,基层连队可以从事农副业生产,有条件的还可搞些经营活动,不少分散驻防的单位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和地方也有一定的经济往来。当时,我作为连队主官,手里也有点钱、有点物、有点权,我又惊喜又恐慌,身边不少人告诉我,胆子可以大一点,只要疏通好上下关系,没什么不可以干的事;还有人暗示我,县官不如现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不出事,都没关系。

就在我这个生瓜蛋子差点利令智昏之时,《法制日报》给了我一记清醒的耳光。“法制论坛”栏目的《不是为了炒旧闻》《再谈“普天之下莫非‘法’土”》两篇文章,从当时轰动全国的大案说起,由案说法、以案示教,让我真正红了脸、出了汗,彻底放弃了侥幸心理,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越发强烈。不但如此,我作为党支部书记,还果断制止了几个部属的小动作,并在连队支部党员大会上以“军人要当遵纪守法的模范”为主题进行了警示教育。

担任指导员的时光短暂而宝贵,我也常常回味那段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难忘岁月。短短两年半的时光,我利用《法制日报》中的《重视普及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公德,归来吧!》等文章的生动案例和深刻道理,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给官兵灌输法治理念,为依法治国引领下的改革开放和德治建设鼓与呼,帮助连队官兵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但我自己的军政素质不断提高,立功受奖,连队建设也得到全面进步,连续3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这些荣誉,我从心底深处由衷感谢《法制日报》,感谢“法制论坛”。

很多年过去了,我的岗位不断变化,《法制日报》也在不断改版,有了烟火气十足的社区版和视野广阔、思考深入的《法治周末》。“法制论坛”这个栏目虽几经更名,但依旧笔锋犀利、引人深思,依旧以小博大、振聋发聩,依旧令人警醒、催人奋进。我的读书笔记上,也依旧少不了这位“贵宾”的身影。

2017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但“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我更加关注和喜爱《法制日报》,帮助所在单位的同志普及法律知识。2018年,发生了一系列侮辱英烈的事件,从“暴走漫画”侮辱董存瑞、叶挺,到曾某侮辱消防牺牲战士,再到某广告侮辱邱少云等,这些事件让人愤慨。正所谓“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制日报》的“法治时评”栏目就侮辱英烈问题及时发声亮剑,让党员干部更有底气挺直腰杆同侮辱英烈的现象及时作坚决斗争。那年,我围绕《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主题,为机关党组织作了10多场政治理论宣讲会。

时至今日,站在新的起点上,《法制日报》迎来了40岁生日。40年,变化的是这份报纸的面孔;不变的则是它捍卫法律尊严的永恒信念。从军旅益友到法治良师,有它陪伴的征程,我一路凯歌。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